五、病句题
2004年部分高考试卷病句题一览表
试卷 |
题干 |
A |
B |
C |
D |
全国卷Ⅰ |
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|
有歧义 |
表意不明(“此”指代不明) |
正确 |
“亲戚”前缺定语,后一分句有歧义 |
全国卷Ⅱ |
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|
赘余(去掉“多”),有歧义 |
结构混乱 |
正确 |
成分残缺,可在“美国队”前加“队员的” |
全国卷Ⅲ |
下列新闻标题中,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|
“数百位死难者”和“数百位死难者亲属”有歧义 |
正确 |
“别送礼品送祝福”和“别送礼品,送祝福”,有歧义 |
是“孙燕拍摄的照片”还是“孙燕本人的照片”,有歧义 |
全国卷Ⅳ |
下列各句中,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|
前后不对应 |
成分残缺,句末可加“的处罚” |
正确 |
缺主语,去掉“对” |
北京卷 |
下列句子中,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|
成分残缺“要”后面可加“担负” |
正确 |
语序不当,将“不是”调整到“质量”前 |
语意赘余,“躬耕修典”与“编纂”重复 |
湖北卷 |
下列各句中,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|
正确 |
“主持”与“考古发现”搭配不当,去掉“分别主持”;“两项”有歧义 |
句式杂糅,去掉“所决定的” |
逻辑错误,“赛歌”不属于“体育比赛”;主语残缺 |
2004年全国卷和地方卷对语病的考查,题干几乎全是要求考生选出“没有语病的一句”,从上表可以看出,全国卷Ⅰ和全国卷Ⅲ选材,一个选一般句子一个选新闻标题,题干则是要求选出“语意明确的一句”。题干要求选出“没有语病的一句”,表明该题考的是“结构性错误”的病句,题干要求选出“语意明确的一句”的,表明该题考的是“语义性错误”的病句。将病句分成这两大类,考生在答题时候不需要反复辨析病句的类型,加上试题给出的病句大多比较明显,这样实际上降低了难度。
【小结】
纵观近几年语病题,大多数还是高质量的,具有较强的区分功能,但有些题目,正确项似是而非,错误项中多处设错。一句话中错误太多,难度就太小,往往失去了考查的意义。理想的选句,一般应该只含有一处错误,每一句的错误类型也应该有不同。
今后几年的高考估计还会考语病题,因为学生作文、报刊文章中的语病还十分常见。全国卷以及其他省市试卷2004年坚持考辨析语病,是值得肯定的。
复习备考:
一,对病句一是能辨识,二是能修改或说明修改的理由。(因为除了在第一卷选择题考辨析病句,还有可能在第二卷考修改病句。复习时辨析和修改要一起训练。)
二,对语句的结构性错误能识别,对语句的语义性错误会分析。
三,熟悉病句的类型,掌握修改方法。类型细化,如:语序不当,可能有多层定语次序不当,多层状语次序不当,关联词、介词位置不当;搭配不当,有主谓不当、名量不当等。语法毛病,主要包括不符合语言规范,不符合语言交际的习惯;逻辑毛病,主要指不符合实际,不合事理(自相矛盾、概念交叉、主客颠倒、否定不当等);修辞毛病,主要指不合简明、连贯、得体的要求,修辞方法不当等。在修改时要抓主干、看搭配、理顺序、辨表意、讲逻辑、找准病症,增、换、移、删。